[釘科技觀察] 惠而浦和國美發生了貨款糾紛。
4月25日晚間惠而浦發布公告稱,基于國美電器有限公司及其下屬關聯公司(下稱“國美電器”)在支付貨款方面未按合同執行,長期出現延遲的情況,公司決定自公告之日起終止與國美電器的商務合作。
公告顯示,從2022年4月起,國美電器支付貨款情況持續惡化,加上近期資本市場波動,從而導致公司管理層對國美電器未來償付能力的判斷發生重大變化。為防止風險繼續擴大,4月24日公司致函國美電器要求其立即支付到期貨款,同日國美電器回函,但就支付到期貨款無明確承諾;4月25日公司再次致函國美電器重申公司的主張,同日國美電器再次回函,仍然對支付到期貨款未作任何安排。
國美電器為惠而浦在中國市場的長期合作客戶。近三年(2019年至2021年)惠而浦對國美電器的銷售金額依次為1.52億元、9812.11萬元、7958.41萬元,在前者銷售占比分別為2.87%、1.98%、1.61%,呈逐年下滑的趨勢。
截至2022年3月31日,惠而浦對國美電器應收賬款余額合計8710.4萬元,扣除預提折讓折扣(以雙方實際商定后為準)后的凈應收為8235.8萬元。
針對惠而浦提出的問題,國美電器26日早間發布聲明回應稱,公司不存在延遲支付貨款情況,而是惠而浦長期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同時國美電器認為,所有問題都是大股東格蘭仕制造出來的。
《釘科技》認為,雖然目前惠而浦、國美各執一詞,但一些基本事實是客觀存在的。
第一,國美欠惠而浦的貨款是存在的。從國美的聲明來看,其并沒有否認欠惠而浦貨款問題,只是強調沒有延遲支付貨款。
一般來說,零售商會對供應商設一個貨款賬期,基于雙方協議,賬期可以是1個月、3個月甚至6個月。賬期長短,往往和雙方的市場地位有一定關系。賬期越長,對零售商越有利。因為,利用賬期內的應付貨款,可以形成較大規模的資金池,為其多元業務的開展提供資金支撐。但賬期拉長,對供應商來說會形成資金壓力,不利于其生產經營活動的有效展開。
第二,國美的應付貨款規模比較大。從惠而浦的聲明來看,國美目前應支付的貨款總額達到8200余萬元。從總體規模來看,還是非常大的,畢竟惠而浦2021年在國美渠道的銷售額還不到8000萬元。
當然,國美應付的8200余萬元的貨款,是不同賬期下的貨款累積起來的,當下應付的貨款未必有這么多。但無論怎樣,應付貨款累積到了超過惠而浦對國美一年銷售金額,規模還是很大的。
《釘科技》觀察發現,惠而浦和國美的糾紛,不是廠、商因為貨款問題導致糾紛的個案,也不僅僅發生以線下渠道為主的零售平臺。比如,2020年神舟電腦就與京東發生過矛盾,當時神舟電腦公開表示京東拖欠貨款并提起訴訟,而京東則聲稱神舟電腦違反了雙方簽署的產品購銷協議條款。
另外,《釘科技》注意到,除了貨款糾紛外,家電企業和零售渠道在一線的業務運營上,也會產生糾紛。比如,不久前,國美電器濟南門店管理人員和美的派駐導購人員對美的宣傳物料賣場擺放的合規性存在分歧,產生了爭執并發展為肢體沖突,這也導致了美的做出了全品類產品撤出國美濟南分部的決定。國美方面表示,涉事雙方員工違反了員工行為規范,擾亂了賣場經營秩序,是嚴重的經營管理事故。
當前,家電行業持續下行,家電企業、零售企業都在積極尋找轉型發展的方向。家電企業加強科技化升級和多元渠道運營,對于傳統渠道的依賴度有所下降,同時傳統渠道也在加強產業鏈貫穿式布局,以形成多元增長拉力,廠、商利益關系,可以說正在新一輪塑造過程中。而在這種利益鏈的再平衡過程中,如何確保雙方利益最大化,并盡可能減少矛盾沖突點,則需要廠商企業的共同努力。(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來源:釘科技網)
文章詳情:?家電企業和零售渠道爆發貨款糾紛,廠商利益關系亟待再平衡